NEW CENTER
新闻中心

水体环境突变对水产动物应激刺激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4-01-27 | 68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不少养殖实践结果证明,即使养殖水产动物携带有某种病毒,但是,在稳定的养殖环境中,如果携带病毒的水产动物没有受到强烈应激性刺激的情况下,水产动物也可能带病毒生长而始终不发生发病。但是,当养殖水环境因为某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剧烈变化时,带有病毒的水产动物在强烈的应激性刺激下,就有可能出现暴发性病毒病而引起大量死亡。

   能诱发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的养殖水体环境因素很多,如因水环境突然变化引起倒藻后的养殖水体、养殖水体中使用了刺激性大的药物、台风暴雨后引起的养殖水体水质剧烈变化、养殖水体中缺氧、养殖水体中某种气体过饱和、过量投喂饵料、短期内大量地更换养殖池水、多次拉网、短期内在养殖水体中大量地施肥等,导致养殖水体环境因素剧烈变化后,均可以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的发生。

   1.注意防止养殖水体倒藻后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

   各种原因引起的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以后,养殖水体中的理化、生物指标发生大幅度变化,养殖水体中产生氧气的能力下降,短时期内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大量积累,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急剧增加。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在养殖水体倒藻后几天时间内,水产动物病毒病就暴发性出现,在养殖实践中也常见的一些水产动物病毒病,都是在出现养殖水体中倒藻后暴发性发生的。

   2.注意防止因受到药物刺激而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

   在不少的情况下,水产动物病毒病暴发性发生均与其遭受到各种药物的刺激有关。如果水产养殖业者为了治疗或者预防水产动物的某种疾病,大量而较长时期地使用了某种药物的话,水产动物均可能因为遭受到这种药物的刺激,而诱发出病毒性疾病的发生。已经有调查报告指出,大剂量、长时间地使用杀虫剂或者消毒剂,就是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鲤的锦鲤疱疹病毒病也是与大量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有关的,其它鱼类因为遭受外用药物刺激而诱发病毒病发生的情况,也是屡见不鲜的。因此,在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发病高峰季节,养殖业者最好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杀虫剂或者消毒剂,尤其是不要连续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,是避免药物对水产动物造成强烈应激性刺激而诱发其病毒病,值得注意的问题。

   3.注意预防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

   大量水产动物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残酷地证明,台风和暴雨都是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暴发的重要因素。尤其是凡纳对虾对养殖水体水质变化比较敏感,台风和暴雨往往引起养殖水体上下对流,并且容易导致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,甚至致使养殖水体突然变浑浊、理化特性发生巨大变化,水体环境因子的急剧变化给养殖凡纳对虾造成强烈刺激。台风暴雨过后养殖凡纳对虾就很容易暴发WSS。因此,台风暴雨前后注意对养殖池塘及时采取防应激措施、预防养殖水体水质在台风前后剧烈变化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  4.避免养殖水体缺氧和某种气体过饱和而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

   养殖水体缺氧或者某种气体过饱和,都有可能是导致水产动物暴发病毒病的原因。在凡纳对虾病毒病流行的高峰季节,养殖凡纳对虾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。凡纳对虾的WSS、异育银鲫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症,都有可能在发生缺氧情况后几天内出现病毒病。

   5.预防过量投喂饵料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

   在水产动物病毒病发病高峰期,过量投喂饵料也已经证明是能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的暴发的。这是因为过量投喂饵料可能能增大动物机体消化器官的负担,出现水产动物机体组织内缺氧。如果水产动物的病毒病处于潜伏期或隐性感染了病毒,又处在发病的适宜水温,过量投喂饵料后期病毒病就很容易暴发。

   水产养殖业者在投喂饵料时,一定要随时注意控制水产动物的摄食量,不要长时间过量投喂饵料。当发现水产动物突然采食量增加时,更需要要注意控制饵料的投喂量,避免诱发因为超量投喂饵料量而导致水产动物的病毒病暴发。

   6.预防多次拉网等操作导致水产动物受伤而继发病毒病

   在水产产养殖过程中,对水产动物运输、分池、并塘等均需要拉网等操作,在这些过程中均可能对水产动物造成应激性刺激,都可能诱发水产动物病毒病的发生。此,在病毒病流行的发病高峰时期,建议水产养殖业者尽量减少拉网,在拉网捕鱼后能一次性卖出所有的网中鱼,不要将其已经进网的鱼类回塘,更不能实施将其并塘后继续高密度地养殖。拉网前后也要对池塘水质进行药物处理,如外泼EDTA或者维生素C等稳水,也可以在拉网前外泼植物多糖等抗应激药物,以达到减少拉网操作对水产动物的形成的强烈应激性刺激。